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美国的一举一动都备受瞩目。近期,美国在经bwin官网贸、国内政治与社会、国际事务等多方面呈现出一系列新动向,这些动向不仅深刻影响着美国自身的发展轨迹,也对全球格局产生着重要的外溢效应。
近期,中美经贸关系成为全球焦点。5 月 10 日,两国代表在瑞士日内瓦重启关税谈判,这一谈判被外界视为 “全球贸易秩序分水岭”。美方抛出 “将关税从 145% 降至 80%” 的方案,然而附加条件却直指中国核心利益,包括全面开放市场、解除稀土出口管制、强化芬太尼管控等。这种 “降关税当恩赐,换实质主权让步” 的逻辑,被美国智库彼得森研究所直言 “荒谬”。从数据来看,即便美方将关税降至 80%,中国光伏、机械、纺织等行业的综合成本仍将高出国际均价 37%,而美国对华出口的半导体设备、大豆等商品却要求零关税准入 ,这种 “单行道” 式要价难以撼动中方立场。
在谈判前,美国还接连与英国、印度达成贸易协议。英国以消除市场壁垒、扩大进口美国农产品为代价,换取维持 10% 的基础关税;印度则承诺对 90% 美国商品实施低关税,将两国平均关税差从 13% 压缩至 4%。美方试图通过这些 “闪电交易” 营造 “盟友纷纷妥协” 的假象,向中国传递 “孤立施压” 的信号。但中国凭借稀土、制造链、超大市场等优势,构建了全维度反制体系。2024 年对美稀土出口量骤降 82%,导致洛马公司 F-35 生产线 个月。同时,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 60 万亿元,相当于美国市场的 1.3 倍,“双循环” 格局成为抵御外部冲击的有力缓冲带 。
当地时间 5 月 12 日,白宫发布总统行政令《修改互惠关税税率以反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讨论》。自 5 月 14 日东部夏令时间凌晨 12:01 起,将修改现行的对中国输美小额包裹的关税政策,从价关税税率从 120% 降低到 54% ,同时维持每件小额邮递物品 100 美元的从量关税,并撤销原计划于 6 月 1 日将小额邮递物品从量关税从 100 美元提高至 200 美元的规定。这一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美国在关税政策上的局部调整,但背后仍充满着复杂的利益考量与博弈。
美国国内经济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美联储在当地时间 5 月 7 日结束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 4.25% 至 4.50% 之间不变,这是连续第三次决定维持利率不变。核心通胀率虽从历史高位回落,但仍高于 2% 的政策目标,表现出较强的黏性。同时,美国新一届政府的关税政策成为通胀的潜在推手,消费者对关税带来的冲击感到担忧,密歇根大学消费者调查显示,4 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进一步下降至 52.2,未来一年美国通胀预期从上一个月的 5.0% 上升至 6.5%,长期通胀预期从上个月的 4.1% 升至 4.4% 。
美国 2025 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环比按年率计算下滑 0.3%,为 2022 年二季度以来首次收缩。尽管 GDP 受进口激增扰动出现萎缩,但美联储参考的另一项指标 —— 对美国国内私人购买者的最终销售额一季度增长了 3%,这种 “数据分化” 令美联储陷入两难。劳动力市场同样呈现矛盾信号,4 月份美国非农就业人口增长 17.7 万人,失业率保持在 4.2%,整体较为温和,但自动数据处理公司(ADP)数据显示美国 4 月份就业人数仅增长 6.2 万人,与市场预期的 11.5 万人相去甚远,为 2024 年 7 月以来最小增幅,显示企业在面对消费者不确定性下扩张放缓 。
在此背景下,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以及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谈判进展,成为影响经济走向的关键因素。美国政府不断释放与主要贸易伙伴积极推进谈判的信号,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今年将降息 75 个基点至 100 个基点,但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国政府的新政策仍在不断演变中,其对经济的影响仍然 “高度不确定”,美联储只能继续观望 。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在国内引发了诸多争议。特朗普团队正投身于广泛的高层外交谈判,涉及乌克兰、俄罗斯、伊朗、中东地区以及多个全球贸易竞争对手。然而,其外交行动存在诸多风险与不确定性。例如,特朗普在俄乌冲突中亲俄的立场,引发了人们对公平性的质疑。泽连斯基同意在土耳其与普京举行会谈,这一决定是在特朗普指责乌克兰可能不愿与普京达成协议之后做出的,这一举动被认为提升了俄罗斯的地位,抛弃了支持乌克兰的欧洲盟友,美国也因此不被视为一个公正的调解者 。
在伊朗核问题谈判上,美国与伊朗谈判代表在阿曼举行的直接谈判艰难且尚无定论。同时,特朗普政府的谈判大多由在全球外交方面经验不足的官员主导,其非传统且多变的谈判方式,使得任何谈判都可能随时破裂。例如,特朗普仅凭直觉制定的高关税税率,导致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关系之一陷入停滞,这种不确定性增加了经济衰退的可能性 。
美国国内社会问题也愈发凸显。美媒近日调查发现,窃贼们正对美国消费品供应链发起 “猛攻”,货物盗窃案激增,有组织的犯罪集团袭击卡车、闯入仓库和火车车厢,偷走食品、服装、电子产品等日用品。而特朗普对中国商品大举征税,严重影响美国供应链和消费者生活。洛杉矶港执行董事吉恩・塞罗卡表示,受关税战影响,从中国进口的货物数量下降了 50% 以上,但价格暴涨了约两倍半,这将导致美国消费者的选择大幅减少,全美各行业纷纷预警港口货运量即将,货架将空空如也 。
此外,美国政治极化和社会分裂的双重旋涡仍在持续,这对美国国内政策的推进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阻碍。在医疗、教育、种族等诸多领域,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也在逐渐上升,这进一步削弱了美国政府应对内外部挑战的能力。
在 “特朗普 2.0” 时代,美国在南海及印太地区的军事和外交动作不断。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近期访问日本和菲律宾,在日本强调美日军事同盟要强烈威慑中国,提升所谓的 “美日防卫责任” 以干涉台海、南海和东海事务;在马尼拉则高调宣称全力支持菲律宾,遏制中国在南海的 “强制行为” 。
美国将会继续推进在亚太地区的 “综合全面威慑” 军事力量部署,扩大在南海周边地区的中程导弹部署,强化对华军事威慑。例如,近年来美军开始在驻菲基地部署中程导弹系统,且这一部署还将继续扩大。同时,美国还将继续指责中国试图建立 “基于力量的秩序”,煽动和诱导周边国家对华战略警觉甚至敌视,不断对中国发起 “舆论战”“认知战”“意识形态战”,软硬兼施地对中国进行战略打压 。
当地时间 5 月 12 日,美国财政部发布新一轮与伊朗有关的制裁,制裁对象包括伊朗两名个人以及一家公司。而从 5 月 13 日起,美国总统特朗普将连访沙特、阿联酋和卡塔尔等中东三国,此次访问预计主要致力于巩固贸易关系。此次访问正值该地区面临多项安全挑战之际,包括巴勒斯坦加沙局势、伊朗核计划的未来,以及特朗普长期以来希望促成的沙以关系正常化协议 。
然而,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政策也面临着诸多挑战。美国和以色列之间在伊朗和巴勒斯坦加沙问题上出现分歧,导致特朗普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关系紧张”。有消息人士认为,由于在巴勒斯坦建国问题和加沙问题上存在根本分歧,以色列与沙特实现关系正常化的可能性不大,特朗普此行或将重点放在经济伙伴关系和其他地区事务上 。
美国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始终试图维护其霸权地位,但随着新兴国家的崛起和国际格局的多极化发展,美国的霸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在贸易领域,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仅损害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也对全球贸易秩序造成了破坏;在军事领域,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事部署和干涉行动,引发了地区局势的紧张与不稳定;在外交领域,美国的单边主义和霸权行径,使得其国际形象受损,盟友关系也出现了裂痕 。
例如,美国在处理与欧洲盟友的关系时,其一些政策决策未能充分考虑盟友的利益,导致欧洲部分国家对美国的信任度下降,法德牵头推动《欧洲关键原材料法案》,明确要求 2030 年前将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从 98% 降至 50% 以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欧洲国家试图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寻求更加自主的发展道路 。
美国近期的这些动向,无论是在经贸领域的关税博弈,还是国内政治社会的复杂矛盾,亦或是国际事务中的地缘政治角逐,都显示出美国在当前全球格局变迁中面临着诸多挑战与困境。其政策走向不仅关系到美国自身的未来发展,也将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国际社会正密切关注着美国的下一步行动。返回搜狐,查看更多